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
(發布日期:2008-5-16 10:07:20)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
![]() |
|
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改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加快調整,生物、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在高新技術制造業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信息產品中高端產品比重明顯增加。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看,高新技術產業自主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一般貿易出口增長明顯快于加工貿易出口增長,非外資企業出口增長明顯快于外資企業出口增長。分行業來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快速發展,集成電路、新型元器件、專用設備儀器和電子材料等產業銷售收入保持較高增速;電子信息產品加快升級,平板電視、筆記本電腦等產品快速發展;自主創新取得重要進展,新一代互聯網、平板顯示器件、電力電子等重大專項工程取得明顯進展。軟件業服務化、國際化趨勢明顯,軟件技術服務收入增長加快,大型軟件企業逐漸從單純的軟件產品開發商向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和運營支持的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基于互聯網的軟件服務發展迅速,軟件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正在發生明顯變化;軟件國際化步伐加快,出口多年保持高速增長;隨著全球服務業加速轉移,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日趨活躍,特別是離岸業務增長迅速。生物產業快速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生物醫藥規模效益同步增長,生物農藥、生物肥料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生物醫藥研發外包進一步向我國轉移,上海、北京等地生物醫藥外包業繼續快速增長。
高新技術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先導產業,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的制高點。當前,全球高新技術產業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既面臨著難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一方面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信息、生物等高新技術廣泛應用與滲透,傳統產業加速優化升級,不斷改變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其重要性正在為更多的人所認識。另一方面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還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國際分工地位較低等問題。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機遇,進一步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就要更加注重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注重點面結合、以點帶面,通過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發展,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在全國形成各地區協調發展,各具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局面;注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培育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同時,大力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以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當前,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應著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通過搞好規劃指導、加強政策扶持、提高服務水平,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金融環境、體制環境。繼續落實好國家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財稅、金融、環保、土地、人才等政策,進一步探索符合各地實際的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現在,一些地方設立了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有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排專門資金,用于高新技術企業的貸款擔保,與擔保公司、銀行共同承擔風險,提高了金融機構貸款的積極性。我們可以借鑒這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條件,加強科研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做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信息服務。切實保護知識產權,加大執法力度,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中介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推進科技資源的整合。
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當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創新驅動特征愈益明顯,全球高新技術產業正進入更加依靠創新的發展時期。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一定要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換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發展的難得機遇,加強自主創新,突破技術瓶頸,努力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著力提升自主發展能力。針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完善產業化環境,加快完善相關的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政策,繼續推進投資、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建設,引導和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切實加強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和社會中介組織的互動合作,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建立各類技術創新聯合組織,聯合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各級政府要發揮好引導和管理職能,通過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產學研結合提供良好的平臺。
三是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產業集聚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全球性趨勢。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在吸引產業人才、就近配套、降低成本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啟示我們,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必須立足于資源的優化配置,把產業集聚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集聚、引領和輻射作用,加快產業向優勢區域和主要中心城市的集聚,進一步延伸完善產業鏈,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在條件具備的地區,要繼續加強對已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支持,實現資源向基地傾斜,努力提高產業基地公共服務和研發能力。強化對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管理,按照有關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建立和營造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式發展的政策環境,提升創新能力,壯大產業規模,探索新機制和新模式,促進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