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用戶名: 密碼 : 驗證碼: 點擊可刷新 免費注冊 | 申請VIP會員 | 固定排名 | 廣告服務
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首頁
PLC | 電機 | 變頻器 | 人機界面 | 運動伺服 | 控制傳動 | 自動化軟件
DCS | 傳感器 | 通信網絡 | 現場總線 | 數據采集 | 電氣開關 | 數傳測控
電源 | 嵌入式 | 儀器儀表 | 低壓電器 | 機器視覺 | 工業安全 | 工控機
模具 | 電線電纜 | 電子元件 | 成套設備 | 液壓氣動 | 制 冷
機床 | 電力能源 | 機械設備 | 石油化工 | 礦業冶金 | 水工業
物流 | 軌道交通 | 汽車電子 | 工程機械 | 輸 配 電 | 電 梯
產品 企業 供求 文庫
下載 視頻 招聘 期刊 會展 培訓 庫存 論壇 訪談 維修  
熱詞:嵌入式 傳感器 電源 主板 工控機 PLC 人機界面 變頻器
新聞首頁 行業動態 政策法規 企業新聞 展會報道 企業紀實 風云人物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首頁 >> 新聞首頁 >> 詳細信息

WiMAX全球商業用戶已近千萬 中國企業崛起 
(發布日期:2009-10-12 10:12:46) 來源:慧聰電子網
 

    盡管此前全球最大的WiMAX運營商Clearwire發出了將向LTE敞開懷抱的信號,但在2009世界電信展(ITU展)上它仍力挺WiMAX,稱WiMAX已跨過發展拐點,永遠不會過時。

    而據WiMax論壇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全球WiMAX商業用戶已經達800萬至1000萬,預計到2013年將突破1億。隨著越來越多運營商、尤其是新興市場運營商對WiMAX的認可,這一技術標準步入大發展時代已指日可待。

    Clearwire力挺WiMAX:稱LTE不過虛張聲勢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先鋒WiMAX運營商Clearwire旗下ClearwireInternational總裁巴里·維斯特(BarryWest)日前在2009世界電信展上指出,WiMAX已跨過發展拐點,“沒有人會質疑WiMAX是否可行,WiMAX永遠都不會過時”。同時他認為,LTE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ClearwireInternational計劃于2010年在西班牙的選定城市推出4G(WiMAX)業務,將采用3.5GHz無線頻段,業務品牌“CLEAR”與美國相同,在2009世界電信展上維斯特談及了公司在西班牙市場的發展前景。近期它宣布選擇奧維通(Alvarion)和中興通訊為其建網基礎設備供應商。

    “我們相信WiMAX給予了Clearwire前所未有的市場先發優勢,以滿足被壓抑的歐洲無線寬帶業務需求。”維斯特表示,“這一部署將有助于展示在3.5GHz頻譜上提供更高級無線業務的可行性、以及奧維通和中興通訊已有的強大WiMAX基礎設施體系。”

    值得玩味的是,巴里·維斯特對待WiMAX和LTE的態度,與去年Clearwire當時的首席執行官本·沃爾夫(BenWolff)、9月早些時候Clearwire首席執行官比爾·莫羅(BillMorrow)對LTE歡迎的言論不符。這或許是出于在全球開展WiMAX的需要,以及與Clearwire受阻于早前與英特爾簽署的協議,短期內無法轉向LTE有關。

    Clearwire在一份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報告中反映稱,其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移動WiMAX業務的銷售。但是直到2011年11月28日,Clearwire在其他無線寬帶或是數據技術商業部署方面的能力將受到某種規定的約束(C114注:與的英特爾市場發展協議)。

    同時Clearwire表示,即使一種技術上更優越或是成本更低廉的技術出現的時候,他們仍需慎重考慮技術轉向將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WiMAX商業用戶已經達800萬至1000萬

    目前采用WiMAX組網的大多為新興運營商,比例超過70%。歐美發達電信市場上的運營商們都以LTE為演進方向。不過即使在HSPA/LTE日益明顯的重壓之下,WiMAX在全球的發展仍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根據WiMax論壇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目前全球WiMAX商業用戶已經達800萬至1000萬,預計到2013年將突破1億。

   在新興市場上,WiMAX發展優勢明顯。俄羅斯具有挑戰性的地理環境、人口分散、被抑制的寬帶和語言服務的需求,以及有能力使用付費服務的群體。目前,俄羅斯運營或部署了超過10個WiMAX網絡。Yota是俄羅斯WiMAX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也是第一家在俄羅斯提供WiMAX業務的運營商,盡管在今年6月1日才開始商用,但Yota方面表示公司目前已經實現盈利。此前曾有消息稱Yota意圖進軍印度市場,在秘魯也獲得了WiMAX牌照。

    在印度,大多數主要運營商均積極推動WiMAX網絡(BSNL、Tata、BhartiAirtel等);許多電信界的豐富經驗正在加速WiMAX部署的良好起步。而巴西則被視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WiMAX潛在市場,WiMAX在巴西有機會成為最主流寬帶網絡技術,該國WiMAX用戶預計將從2008年的18.4萬猛增到2013年的800萬。據WiMAX論壇年初統計,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地區共有95個WiMAX部署項目。

    而在亞洲市場上,日本的移動WiMAX普及率正在增長,UQ的WiMAX網絡(與KDDI合作)和NTTDoCoMo的LTE網絡之間的競爭即將到來。韓國的WiMAX使用率也在增長,不過其對LTE的關注,可能導致通過雙模設備將WiMAX和LTE融合。

    8月底,東南亞最大的WiMAX運營商馬來西亞PacketOneNetworks(P1)宣布,在其推出P1W1MAX品牌無線寬帶服務一年后,用戶數超過8萬人。P1于2007年3月獲得馬來西亞4張WiMAX牌照之一,并于2008年8月推出P1W1MAX網絡商用服務。P1已經在巴生河流域(KlangValley)的許多地區,以及柔佛(Johor)、吉打(Kedah)及檳城(Penang)的一些選擇性區域提供無線寬帶服務。今年7月又宣布擴大其網絡覆蓋至怡保(Ipoh)、關丹(Kuantan)和瓜拉丁加奴(KualaTerengganu)。P1還希望于明年年初在沙撈越(Sarawak)推出服務。

    而據InfoneticsResearch8月發布的報告,盡管有來自資金和低ARPU商業模式方面的挑戰,目前非洲仍有35個國家部署了80個WiMAX網絡。

    中國企業WiMAX市場迅速崛起

    與摩托羅拉、三星、奧維通等老牌WiMAX供應商相比,華為、中興通訊等中國電信設備企業也迸發出相當活力,漸有后來者居上的趨勢。其中據華為內部自測,截至2009年上半年其新增商用合同數已居業界首位。

    今年6月底,俄羅斯私募基金Icon宣布成立一家新運營商,計劃投資2億美元用于興建俄羅斯地區的WiMAX網絡。華為獲得了其初期建網設備供應合同。

    8月,華為與Clearwire簽署協議,成為其主要的供應商之一,以幫助其部署美國首個全國性的WiMAX網絡。在WiMAX突破Clearwire,其意義并不亞于在WCDMA上突破沃達豐英國、NTTDoCoMo;在CDMA上突破VerizonWireless。同時這也成為華為進入北美是這一唯一未規模突破市場的契機。

    中興通訊方面,今年8月它宣布與俄羅斯投資公司Icon旗下烏克蘭運營商UkrainianHighTechnologies(UHT)合作,獨家承建其在烏克蘭的3.5GHzWiMAX項目,首期包括超過250個WiMAX基站、6000個WiMAX終端設備及支持網絡的核心網絡設備。

    馬來西亞P1WiMAX第二期工程也由中興通訊部署。目前正在建設中的還包括P1的VoWiMAX(C114注:基于WiMAX的語音業務)。

    9月底,加勒比海移動巨頭Digicel選擇采用中興通訊交鑰匙解決方案來部署其牙買加首期2.5GHz移動WiMAX網絡。中興通訊將為Digicel牙買加部署首個WiMAX網絡,網絡建成后將覆蓋該國60%的人口。

    本月初,中興通訊與奧維通分食了ClearwireInternational在西班牙的WiMAX合同。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企業新聞 更多
· 皮爾磁:強強聯合,共話氫能安全...
· 皮爾磁:安全門系統進入“小而美”...
· 皮爾磁:為“功勛”壓機注入現代安...
· 皮爾磁攜手德爾格共話氫能生產與功...
· 皮爾磁:以市場為導向,定義安全自...
· 皮爾磁:讓工業燃燒器更加安全智能...
· 皮爾磁:當機械安全遇上工業信息安...
· 皮爾磁:全新的生命周期平臺能帶來...
  產品新聞 更多
· 皮爾磁:IO-Link Safe...
· 皮爾磁:急停按鈕PITestop...
· 皮爾磁:安全速度監控的全能戰士...
· 皮爾磁:一把“小門鎖”,輕松拿捏...
· 皮爾磁:安全與可持續性相輔相成...
· 皮爾磁:IO-Link Safe...
· 皮爾磁:模塊化安全繼電器功能升級...
· 皮爾磁:安全光幕的“人貨區分”功...

廣告服務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分類索引 | 服務條款 | VIP會員服務 |《電氣自動化企業大全》| 版權聲明

客服專線:0898-68552405     媒體合作QQ:910167442
中國電子商務服務聯盟成員單位 瓊ICP備
中國電氣自動化網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