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國企業經營問題年終盤點
|
(發布日期:2007-3-15 9:31:52) 來源:經理人 |
![]() |
|
回顧2006年,中國經濟保持著持續高增長,可是,中國企業卻似遇到了一道成長之坎。
許多中國企業做得比較成功,遍及能源、電信、金融、互聯網、制造業、新媒體等多個行業,同時,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力度大大加強,并積極懲治官商勾結、行賄受賄、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也令許多企業相對于以前很不好過。
中國企業及企業家們遇到了什么問題呢?此次年終盤點,我們試圖去探尋、梳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問題,以達到引導大家共同去關注并解決這些問題的目的,所以,我們沒有刻意去挖掘一些成功企業和企業家的成功經驗,而是把目光聚焦于2006年整個中國企業存在些什么問題。評選“最差表現企業家”,是需要勇氣的,我們更看作是一種使命,要影響中國管理實踐,我們不能回避問題,而是要直面它,把一些企業家列進年度表現最差排行榜,不是為了揭黑,而是因其具有典型性,代表了中國企業所存在問題的一種類型,用來說明中國企業的特色性問題或普遍性的困惑。
從最新的中國企業500強中,有兩個發現令人警醒:一是中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但大型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2006年中國企業500強中411家企業的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足1.5%,專家認為,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5%,企業才有競爭力,2%只能勉強維持,1%就難以生存了;二是中國民營企業數量有所增長,但增長速度緩慢,專家認為原因在于體制環境上,政府的補貼、歧視性的法規政策還沒有完全消除,政府的管理還不適應非公經濟的發展。
中國企業在互聯網、通信、新媒體等新興行業以創新和快速跟世界步伐同步著稱,這自然值得稱道,可也令人擔憂,這從側面說明了中國企業家當前考慮更多的是市場機會,考慮的是投資,如何賺快錢,而不是實實在在地把企業做強做大做長久。所以,郎咸平教授指出,“在整個競爭壓力逐漸增加的情況之下,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過去尋找機會的階段,尋找投資潛力的階段,那就落伍了。”
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企業普遍缺乏核心技術對品牌的支撐。聯想并購IBMPC,華為公司在研發上的大投入,是核心技術缺失的中國制造企業的榜樣,因為在短期內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贏得一時的競爭,但是長遠些只有注重核心技術才會活得更長久。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