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用戶名: 密碼 : 驗證碼: 點擊可刷新 免費注冊 | 申請VIP會員 | 固定排名 | 廣告服務
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首頁
PLC | 電機(ji) | 變頻器 | 人機界面 | 運動伺服 | 控制(zhi)傳動(dong) | 自動化軟件
DCS | 傳感器(qi) | 通信網(wang)絡 | 現場(chang)總線(xian) | 數據采集 | 電氣開關(guan) | 數(shu)傳測控
電源 | 嵌入式 | 儀器儀表(biao) | 低壓電器 | 機器視覺 | 工業安全 | 工控(kong)機
模具 | 電線電纜 | 電子元件 | 成套設備 | 液壓氣動 | 制 冷
機床 | 電力能源 | 機械設備 | 石油化工 | 礦業冶金 | 水工業
物流 | 軌道交通 | 汽車電子 | 工程機械 | 輸 配 電 | 電 梯
產品 企業 供求 文庫
下載 視頻 招聘 期刊 會展 培訓 庫存 論壇 訪談 維修  
熱詞:嵌入式 傳感器 電源 主板 工控機 PLC 人機界面 變頻器
新聞首頁 行業動態 政策法規 企業新聞 展會報道 企業紀實 風云人物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首頁 >> 新聞首頁 >> 詳細信息

如何在全球制造業中勝出?創新是關鍵 
(發布日期:2016-7-6 10:48:14) 來源:電氣自動化網
 
      在7月2日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舉辦的“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研討會”上,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與德勤聯合發布的《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升以及人才、創新、法律環境等方面的短板,這一
  本報記者夏旭田實習記者張飛北京報道
  
  傳統的制造業大國,在成本優勢下降的今天,如何通過競爭力換擋實現由“大”向“強”的轉變?
  
  在7月2日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舉辦的“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研討會”上,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與德勤聯合發布的《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升以及人才、創新、法律環境等方面的短板,這一地位正面臨美國的挑戰。  

  單一依靠成本優勢來取勝的時代正在遠去,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正從此前的“成本創新”向更廣泛的技術、產品創新騰挪,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和互聯網+制造是中國面臨的難得機遇,中國有望在這些領域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中美角逐制造業最強國
  
  報告認為,中國制造業除了傳統的成本優勢外,基礎設施的長遠發展鞏固了先進技術對未來制造業的作用,同時,科研投入提高、中產階級擴大等新的優勢也正在形成。
  
  研發方面,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研發支出國,國內研發總支出占GDP比重從2000年的0.9%提高到2014年的2%,從絕對數來看,從2000年的410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3447億美元,增長了700%。
  
  與此相應,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專利申請年增長率為31%,從2000年的579件增加到2014年的25539件,申請專利數量僅次于美國與日本。
  
  報告認為,中國中產階層正在快速增長,有望于2022年達到6.3億,中層階層消費占家庭消費數量的78%,而2000年這一數字僅有4%,這將形成強大的國內產品消費市場。
  
  此外,中國還是強大的原料供應基地,這有利于制造業成本的下降,而基礎設施建設比其他亞洲國家也都更具競爭力。
  
  但報告也指出,中國制造業正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產能過剩、勞動生產率低下、創新能力不足、監管效率不高的挑戰。與此同時,美國正和中國爭奪第一名的位置,報告認為,到2020年美國有可能反超中國,成為第一。
  
  “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下降,而在人才、創新、能源政策、基礎設施、法律環境方面表現皆不及美國,是美國可能超過中國的主要原因。”德勤中國合伙人董偉龍解釋。
  
  報告稱,自2005年以來的十年期間,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了五倍,比1995年漲了15倍,這使得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成本套利下降,一些發達經濟體的企業已經把他們的生產轉移到成本較低的國家或搬回自己國家。同時人口老齡化也是中國制造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路風表示,報告所指向的制造業競爭力,側重于工業中的制造環節,因而更多反映了勞動力成本的影響。“制造環節的競爭力特別取決于勞動力成本和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對比,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但生產率未能同比例上升,競爭力就會下降。”
  
  實際上,就在中國討論為何不能生產高檔的馬桶蓋時,美國也在討論為什么美國不能生產iPhone。在會議主持人、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執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高世楫看來,美國人在本土不能生產iPhone和iPad,不光是因為中國勞動力技能高且便宜,還有中國的700多家零部件供應商能靈活地滿足其制造需求,而這是不可能搬回美國的。
  
  中國科技大學科技與戰略風云學會的研究員陳經表示,由于中美都擁有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規模,制造業競爭的焦點就是中美之間的競爭,美國競爭力回升的預期來自于美國制造業回歸和先進制造的戰略。
 
如何重塑制造業新優勢?
  
  報告(gao)斷言(yan),一個國(guo)家(jia)僅(jin)靠單(dan)一優(you)勢(如成本競爭(zheng)(zheng)力(li))就可(ke)建立統(tong)治地位的(de)時光一去不返了,領(ling)先國(guo)家(jia)正在對人才、成本競爭(zheng)(zheng)力(li)和創(chuang)新采取更加平衡的(de)方法,從而脫穎而出,正在進行的(de)全(quan)球(qiu)制(zhi)造業爭(zheng)(zheng)霸之戰屬于(yu)那些優(you)先發(fa)展全(quan)面(mian)創(chuang)新計(ji)劃的(de)國(guo)家(jia)。
  
  這種創新首先來自于(yu)技術(shu)層面(mian),先進的(de)技術(shu)正(zheng)日益加速(su)制(zhi)造(zao)業(ye)競爭力的(de)提升,隨著數字與物(wu)理(li)制(zhi)造(zao)業(ye)世界的(de)全(quan)面(mian)融合(he),全(quan)球可能會進入第四次(ci)工(gong)業(ye)革命,能成功應對這次(ci)轉型(xing)的(de)國家(jia)將是最(zui)大受(shou)益方。
  
  工信部信軟司副(fu)司長安筱鵬表示(shi),美國的競爭優勢(shi)在加強是一個趨(qu)勢(shi),一個重(zhong)要原因就是,美國把(ba)IT領(ling)域的競爭優勢(shi)移(yi)植到了制造業領(ling)域。
  
  “未來制造(zao)業發(fa)展的趨勢可以(yi)用四句話概況:以(yi)軟件支撐和定義,以(yi)數據驅動,以(yi)平臺主導,向服務化轉型。”安筱鵬說。
  
  關于(yu)如何重塑中(zhong)國(guo)制造(zao)業(ye)新的(de)競爭優勢?德勤企業(ye)戰略咨詢(xun)總監(jian)陳寧(ning)表示,中(zhong)國(guo)制造(zao)業(ye)目前存(cun)在三個大(da)的(de)機遇:智能制造(zao)、服務(wu)創(chuang)新和互聯網。
  
  智能制造方面,由于(yu)人力替代(dai)需求(qiu)迫切、產品開發上市時間縮短的(de)倒逼(bi),選(xuan)擇廣泛(fan)應用智能裝備設(she)備的(de)企業(ye)比例由2013年(nian)(nian)的(de)11%上升(sheng)到2015年(nian)(nian)的(de)23%。同時,服務正在(zai)從產品的(de)彌補者(zhe)(zhe),轉變為(wei)(wei)差(cha)異(yi)化(hua)的(de)競爭者(zhe)(zhe),現在(zai)已(yi)經(jing)成為(wei)(wei)整個(ge)制造業(ye)解決(jue)方案(an)的(de)提供者(zhe)(zhe)。此外,互聯(lian)網正在(zai)融入機(ji)床(chuang)、汽車(che)、工程(cheng)機(ji)械等各(ge)個(ge)領域,使(shi)得(de)這些領域發生(sheng)了深刻變化(hua),產生(sheng)了大量新的(de)產品和制造業(ye)模(mo)式。
  
  不能放棄中低端制造業
  
  不(bu)可(ke)否認,中國存在著規模巨(ju)大(da)的(de)中低(di)端(duan)傳統制造業(ye),這些行業(ye)如何轉型升(sheng)級備受關注(zhu)。
  
  路(lu)風表示,在制(zhi)造業(ye)領域,中國真正的優勢在低端勞動(dong)密集型產(chan)業(ye)上(shang),這是長期時間內(nei)勞動(dong)生(sheng)產(chan)率(lv)增長較慢(man)的原因(yin)。“中國下一(yi)階段(duan)一(yi)定要(yao)在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chan)業(ye)實(shi)現(xian)突破,轉變工業(ye)結構,變成一(yi)個出口(kou)高(gao)端的技術密集型、高(gao)附(fu)加值產(chan)品為主的國家(jia)。”
  
  然(ran)而這(zhe)種從低端(duan)到(dao)高端(duan)的升級是一個長(chang)期(qi)的艱難過程,沈陽機(ji)床總裁趙彪對此感受很深(shen),他介紹,原來很多生產手機(ji)殼的企業只能(neng)(neng)用日本的機(ji)床,因為日本提供(gong)給中國(guo)機(ji)床企業的控(kong)制(zhi)(zhi)系統(tong)只開放了(le)30%的功(gong)能(neng)(neng),中國(guo)機(ji)床很難實現高端(duan)的加工和(he)制(zhi)(zhi)造。
  
  更讓(rang)他痛心的(de)(de)是,中(zhong)國(guo)全產業鏈(lian)的(de)(de)中(zhong)低(di)端(duan)化很難(nan)形(xing)成(cheng)創新的(de)(de)土(tu)壤。“作為機床組(zu)裝企業,我(wo)們最終(zhong)是根據客戶(hu)需要(來(lai)生產)的(de)(de),但是我(wo)們整合前端(duan)產業鏈(lian)過(guo)程當(dang)中(zhong)很痛苦:中(zhong)國(guo)整個產業鏈(lian)都在中(zhong)低(di)端(duan),這(zhe)種情況(kuang)下你要想(xiang)做(zuo)到中(zhong)高端(duan)是很難(nan)的(de)(de)。”
  
  不(bu)過,國(guo)務院發展研究(jiu)中(zhong)心對外(wai)經濟研究(jiu)部副(fu)部長(chang)王金照(zhao)表(biao)示,中(zhong)國(guo)始終不(bu)能放棄在中(zhong)低端產品上(shang)的競爭優(you)勢。“尤其(qi)中(zhong)國(guo)在東(dong)南沿海一(yi)帶(dai)有一(yi)些產業正(zheng)在外(wai)流,我(wo)認為這是一(yi)個危機。”
  
  王金照表示,產業是應該向(xiang)高端發展,但前提條件是中(zhong)(zhong)國走到了全(quan)球價(jia)值鏈(lian)的(de)高端,并且已經(jing)開始占據足(zu)夠的(de)市場。在此(ci)之(zhi)前,將中(zhong)(zhong)低端產業擠(ji)出中(zhong)(zhong)國存在著風險。
  
  因而王(wang)金照更關(guan)心的是中(zhong)(zhong)低(di)端產業怎么通過信息(xi)技術的改造,維持其競爭(zheng)力。“高(gao)端產業市場沒有想象那(nei)么大(da),但是中(zhong)(zhong)國在(zai)中(zhong)(zhong)低(di)端領域,勞動(dong)生(sheng)產率(lv)的提升(sheng)空間還是非常大(da)的。”
  
  趙彪(biao)表示,中(zhong)國(guo)制造業(ye)此時最重要(yao)的是把握好中(zhong)端(duan)(duan)。“我(wo)們分析過市場金(jin)字塔,大量的需求(qiu)在中(zhong)端(duan)(duan),我(wo)想中(zhong)國(guo)制造業(ye)一定要(yao)抓住中(zhong)端(duan)(duan),面向中(zhong)端(duan)(duan)進行技術開(kai)發。”
  
  北(bei)京市經信委副主任童騰飛同(tong)樣強調(diao),中國傳統的低端產業(ye)(ye)量大(da)(da)面廣,承(cheng)載(zai)著大(da)(da)量的就業(ye)(ye),不能輕言放棄。
  
  童騰飛(fei)建(jian)議應對傳(chuan)(chuan)統(tong)產業(ye)(ye)進行改造(zao)升級,提(ti)升其自動化、網絡化、數字(zi)化水(shui)平。其在河北的(de)調研(yan)發(fa)現(xian),很多(duo)傳(chuan)(chuan)統(tong)企業(ye)(ye)可以(yi)通過公(gong)有云、大(da)(da)數據等(deng)來提(ti)升效率、創造(zao)價值,建(jian)議大(da)(da)力發(fa)展圍繞傳(chuan)(chuan)統(tong)產業(ye)(ye)的(de)生產性服務業(ye)(ye)。此外,他認(ren)為,發(fa)展高端產業(ye)(ye)也應該(gai)起到輻射(she)作用,帶動傳(chuan)(chuan)統(tong)產業(ye)(ye)的(de)發(fa)展。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企業新聞 更多
· 皮爾磁:強強聯合,共話氫能安全...
· 皮爾磁:安全門系統進入“小而美”...
· 皮爾磁:為“功勛”壓機注入現代安...
· 皮爾磁攜手德爾格共話氫能生產與功...
· 皮爾磁:以市場為導向,定義安全自...
· 皮爾磁:讓工業燃燒器更加安全智能...
· 皮爾磁:當機械安全遇上工業信息安...
· 皮爾磁:全新的生命周期平臺能帶來...
  產(chan)品新(xin)聞(wen) 更多
· 皮爾磁:IO-Link Safe...
· 皮爾磁:急停按鈕PITestop...
· 皮爾磁:安全速度監控的全能戰士...
· 皮爾磁:一把“小門鎖”,輕松拿捏...
· 皮爾磁:安全與可持續性相輔相成...
· 皮爾磁:IO-Link Safe... 
· 皮爾磁:模塊化安全繼電器功能升級... 
· 皮爾磁:安全光幕的“人貨區分”功... 

廣告服務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分類索引 | 服務條款 | VIP會員服務 |《電氣自動化企業大全》| 版權聲明

客服專線:0898-68552405     媒體合作QQ:910167442
中國電子商務服務聯盟成員單位 瓊ICP備
中國電氣自動化網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