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瀝青混合料攪拌設備的發展方向分析
|
(發布日期:2008-1-7 10:16:13) 來源:阿里巴巴化工資訊 |
![]() |
|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瀝青攪拌設備市場也相應水漲船高。目前,國內外不少筑路機械行業的生產企業都參與進來,主要廠家有西安筑路、南方路機、上海安邁、日本鐵工、英國鳳凰集團(原ACP)、法亞集團(瑪蓮尼品牌)、德基機械、北京加隆、陸德筑機、錫通科技、吉林公路、遼陽筑機、泰安岳首、鎮江華晨華通、阜新大明等。各廠家產品的型號、配置、結構、外觀、布局、功能均存在部分差異。 我們對主要廠家的強拌攪拌設備進行了對比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由于強拌設備的生產工藝相同,攪拌站上的部件配置均包含振動篩、熱料倉、熱集料計量裝置、粉料計量裝置、瀝青計量裝置、攪拌器等部件,各個廠家差別不大。除了引入下置式成品料倉的布置形式,對攪拌站的整體高度影響比較大之外,各部件的結構和形式也基本相似,如果不考慮細部結構、做工質量和使用效果,應該說沒有區別。作上述比較不是為了找出各廠家的差距分出檔次,排名座次。就強拌設備本身,孤立地進行結構和形式的比較,是非常膚淺的,對探討強拌設備的發展也就沒有什么幫助。我們的目的是找出各廠家針對強拌設備的發展和創新在哪些方面有著共性的理念,對整個行業和強拌設備的發展有什么促進作用。事實上,強拌設備的發展方向應該與國家道路工程、筑養路施工技術、整個行業的發展以及各廠家的發展歷程緊密結合來探討。 我們通過綜合各個方面的因素,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對強拌設備的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促進作用,也基本表明強拌設備的發展方向。 1筑路機械企業的發展方向 時至今日,無論是美日韓風格的產品,還是英法德風格的產品,各國際品牌的強拌設備在中國已經基本能夠全部見到,國際上10多家著名品牌的產品和國內近百家筑機同行,在中國道路工程施工的沙盤上火拼,其競爭之激烈、生存之殘酷,相當明顯。擺在國內各筑機行業面前的最主要問題是,怎樣在今后的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獲得足以支撐良性循環的利潤回報,保證企業能夠可持續的正常發展,選擇一條適合本企業的發展途徑。 1.1走企業合作之路 目前,安邁(Ammann)、德國的邊寧荷夫、法亞集團(瑪蓮尼)、鳳凰集團(GENCOR原ACP)、日本的日工(NIKKO)、意大利博納迪、加拿大的加隆(CA-LONG)等公司都已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甚至就地制造、銷售拌和設備。走企業合作之路的結果可能是,完全喪失原有品牌實力。試想中國筑機市場上有一天不再有領軍企業“西安筑路”這個品牌,取而代之的是“邊寧荷夫”等國際品牌,這樣的企業合作不是不可能,起碼在利益分配方面如果沒有重大偏移的話,基本不太現實。狹義的企業合作僅限于看好中國筑機行業的發展,在行業內剛起步,品牌實力尚不足與國內中堅力量的大中型企業相抗衡的新生力量,在國外品牌的庇護下,以高端產品直接闖入中國筑機市場,將大部分利潤直接用來購買技術和品牌效應,這種合作對于在國內市場摸爬滾打,辛辛苦苦建立自己的用戶市場和銷售渠道的大中型企業,實不足取。 1.2走技術引進之路 考慮到企業合作的風險和代價,不難看出,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應該是更傾向于像“西安筑路”在前期與英國帕克(PARKER)公司,后期與邊寧荷夫(Benninghoven)公司的合作方式;南方路機曾吸收了意大利和韓國的制造技術;徐工科技早期引進英國ACP公司技術,更新換代原有產品,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國外同行之所以愿意采用這種速效的合作方法,無非是看好中國道路工程建設市場的迅速發展,以及合作企業的經營狀況、品牌影響力、銷售渠道和有一定的用戶群,既省去了建廠投產、市場開發所需的巨大資金、又有效地利用了合作企業的原有資源,是一條健康的發展之路。但是,國外企業對合作廠家的條件相當苛刻,也就是說,國內企業能夠滿足合作條件的也為數不多。大部分國內企業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力量、經營業績、銷售渠道和市場占有率,那么,與國外知名企業坐下來商談技術引進,也將是非常尷尬的局面。這條發展之路,愿有條件、有信心、有膽識的企業盡量為之。 1.3走自主研發之路 實際上,中國的大部分筑機企業,像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陸德筑機、無錫雪桃、遼陽筑路、吉林公路等,更大程度上都在走自主研發的道路。這些廠家憑著對中國筑機行業一片熱忱、憑著若干年在市場上的摸爬滾打、憑著對強拌市場和產品發展的直覺、體驗著中國筑機行業發展的歷程、努力吸收所有能夠接觸到的強拌技術,在吸取外國先進技術層面上基本沒有明顯的痕跡,不受外國品牌設備的結構工藝局限,根據準用戶的結構配置要求,同時結合自己技術團隊的認識,創新性地研發出高水準、實用、符合中國國情的產品,讓國內用戶在百花齊放的供貨產品中挑選最適用的產品。應該說,這些企業是中國筑機行業的脊梁和中流砥柱。 1.4走整合重組之路 面對中國日漸看好的筑機市場,國外知名廠商紛至沓來。內有群雄割據,外有八國聯軍,如果不及時調整好企業出路,做好惡戰的準備,關、停、并、轉的結局必將來臨。從中國道路工程行業的復蘇到逐漸壯大,從筑機行業的逐漸走強到雨后春筍般的遍地都是,相應的筑機市場也將由前兩年的無序發展和惡性價格競爭,逐漸走向市場的理性化和規范化。同時面對逐漸成熟的筑機用戶、對強拌設備的盲目性認識和對國外產品的盲目崇拜已經逐漸被打破,對強拌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多樣化。小型企業的發展所面臨的惡劣局面在近期內將更為突顯出來,勢單力薄的個別企業、苦苦徘徊在訂單少、利潤低、產品單一、技術力量薄弱的邊緣,應該及時調整產業結構,或者被具有良好規模效益、行業結構、整體贏利能力強的企業整合重組,壯士斷臂,雖敗猶榮。 2強拌設備產品結構發展方向 就強拌設備本身而言,國內外品牌的差距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1)品牌實力的差別。縱觀國外品牌,大部分企業的產品在結構上具有廣泛性、互補性、配套性。也就是說,其產品的覆蓋面比較廣,可以為用戶提供一整套路面施工的解決方案。而很多國內同行的產業機構相當狹窄,最少的只有兩三種產品,而強拌設備又是一個很專業,應用范圍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產品,幾乎無法擴展和移植到其他相關行業領域。面對多元化市場的需求,國內企業具有競爭實力的屈指可數。(2)技術含量的差別。國外企業大多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經驗和產品技術水平普遍較高,其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操控技術以及產品差異化程度方面,都超出國內產品,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國內企業強拌設備的關鍵技術幾乎全部師承于國外,普遍缺少核心技術,就專利申請方面,大多傾向于實用新型專利,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和發明幾乎沒有,這就是國外設備的售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3)用戶群定位的差別。在國內的市場,大中型道路施工單位在設備選擇上依舊傾向于國外品牌,主要出于對產品可靠性、功能方面的要求比較高,惟恐國內產品無法保障。 而中小型道路施工單位,多選購國內品牌,主要考慮價格低廉、配套件易采購、使用費用和維修費用低等方面。而從市場占有率方面看,國內市場強拌設備單臺使用量近80%由國內廠家提供,其余20%則來自國外。而生產率在160t/h及以下的強拌設備,90%都來自國內,生產率在240t/h及以上的強拌設備中,國內產品在技術水平上還無法與國外產品相抗衡,占有率在25%左右,最多不超過30%。基于這樣的市場格局,國內企業在強拌設備又將向何處發展呢? 2.1向大型化方向發展 國內企業在大型強拌設備方面,生產率在320t/h的4000型強拌成為主流展示產品,甚至生產率在400t/h的5000型強拌也能見到。可見國內企業在大型強拌設備的研發上,都傾注了大量的熱情和努力,證明國內企業已經做好在高端強拌設備市場上進行新一輪的攻堅戰的準備。選擇研發大型強拌設備不僅僅是展示企業的研發實力,更確切地說,應該是看準了大型強拌設備的單臺利潤回報率。其次,由于小型強拌設備的技術門檻比較低,用戶對產品的要求不太苛刻,對生產企業而言,成本已經透明,利潤非常低,同等配置的強拌設備成交價,在各廠家之間的差距僅在10萬元以內,因此,強拌設備向大型化發展應該是一個很明顯的方向。但是,應該引起重視的是,3000型及以上型號的強拌設備,其技術含量、制造難度、工控方式以及節能環保方面的要求,與小型強拌設備在技術水平上不在同一個層面,而且隨著型號的增大,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相關配套部件,如振動篩、除塵系統、導熱油爐的供應將更加受到制約。如果簡單的只是提升各部件的生產能力,增大設備外形尺寸,不注重技術的可行性論證、相關部件之間的銜接和匹配,以及產品在實際應用中的驗證結果,盲目跟風,忽略企業的實際能力,那么,1萬型強拌設備也會在短短幾年內研發出來,這種產品研發理念是及其危險的,也是非常有害的。況且,針對有限的國內道路工程市場,一年究竟能夠容納多少臺大型強拌,還是值得探究的問題。我們對大型強拌設備的研發持謹慎態度,也對其使用效果拭目以待。 2.2向系列細化方向發展 在行業標準JT/T270——2002《強制間歇式瀝青混合料攪拌設??器的容積來界定的,每增加一噸為一個型號,即1000型、2000型、3000型和4000型,其它型號均屬于非正規系列。不過在市場上,由于用戶需要的不同,各企業的型號也不盡相同,既出現過2250型、也出現過4250型,2006年的上海寶馬展上也出現了4500型。隨著國內筑路企業的增加和國內市場容納的強拌設備越來越多<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
|